查看原文
其他

如果哲学真无用,法国高考作文何苦这样出题?

思庐哲学 2021-02-09
6月20



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由拿破仑于1808年3月17日下令设立,其第一门考试科目便是哲学。由于法国没有全国性的统一高考,而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可以申请大学,所以这个会考就相当于中国的高考。2019年6月17日上午,法国高中毕业会考 (Bac) 正式拉开帷幕。全国 74.3万考生,4600多个考点,今年最小考生11岁,最大77岁。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由拿破仑于1808年3月17日下令设立,其第一门考试科目是哲学,这已是19世纪以来的惯例了。所以每个法国人都有在中学时代为应付考试而“背哲学”(类似我们中国学生“背政治”)那样的经历,也就是传说中的法国人一生中都要过的一关——不论是主修文科、经济社会,还是理科,所有中学毕业生都要考哲学,写一篇哲学作文。 

考试从早8点到中午12点考4个小时,考生可以在三道题中任选其一。供选择的题中总有一道是“语录评论题”,即给出一段某哲人的语录,考生运用学过的哲学知识和观点来加以诠释和评论;还有两道是“观点论述题”,即给出某种哲学观点,由考生引经据典加以论述和发挥。



今年的法国高考题目

文科题目(三选一)

1. 有可能逃脱时间吗?

Est-il possibled’échapper au temps ?

2. 解释一件艺术品有什么用?

À quoi bonexpliquer une œuvre d’art ? 

3. 对德国思想家、哲学家黑格尔的著作《法哲学原理》的一段节选进行思考并做出解读。

 

理科题目(三选一)

1. 文化多元阻碍了人类团结?

La pluralité des culturesfait-elle obstacle à l’unité du genre humain ? 

2. 承认义务就是放弃自由吗?

Reconnaître sesdevoirs, est-ce renoncer à sa liberté ? 

3. 对奥地利哲学家弗洛伊德的著作《幻象之未来》的一段节选进行思考并做出解读。

 

商科题目(三选一)

1. 道德是最好的政策吗?

La morale est-ellela meilleure des politiques ? 

2. 工作是否分化了人类?

Le travaildivise-t-il les hommes ? 

3. 针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著作《关于笛卡尔原则的一部分的评论》的一段节选进行思考并做出解读。

 

科学题目(三选一)

1.文化多样性是否是人类统一性的阻碍

2.承认责任是否会放弃自由

2.对蒙田《随笔集》进行评述 




往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题


2018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文科题目:

1.文化让我们更人性化吗?

– La culture nousrend-elle plus humains ?

2.我们能抛弃真理吗?

– Peut-on renoncerà la vérité ?

3.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《意志与表象的世界》一段节选进行评述。

– Explication d’untexte extrait de "Le monde comme volonté et comme représentation" deArthur Schopenhauer (1818)

 

理科题目

1.欲望是我们的缺陷的表现吗?

– Le désir est-illa marque de notre imperfection ?

2.遭遇不公,是知道何为公正所必需的?

– Éprouverl’injustice, est-ce nécessaire pour savoir ce qui est juste ?

3.就英国哲学家约翰·穆勒《逻辑体系》一段节选进行评述。

– Explication d’untexte extrait de "Système de logique" de John Stuart Mill (1843)

 

商科题目

1.所有的真理都是决定性的?

– Toute véritéest-elle définitive ?

2.我们可以对艺术无感觉吗?

– Peut-on êtreinsensible à l’art ?

3.就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《宗教生活的基本形态》节选进行评述。

– Explication d’untexte extrait de "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"d’Emile Durkheim (1812)

 

技术科题目

1.经验会误导人吗?

– L’expériencepeut-elle être trompeuse ?

2.我们能掌控技术发展吗?

– Peut-on maîtriserle développement technique ?

3.就孟德斯鸠《论法的精神》一段节选进行评述。

– Explication d’untexte extrait de "L’Esprit des lois" de Charles de Montesquieu (1748)

 

2017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文科:

1.观察是否足矣了解?

Sujet 1 : Suffit-ild’observer pour connaître?

2.我有权做的一切是否都是对的?

Sujet 2 : Tout ceque j’ai le droit de faire est-il juste ?

3.请就法国思想家、哲学家卢梭(Jean-Jacques Rousseau,1712—1778)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》的一段选写一篇论文。

Commentaire detexte sur un extrait du Discours sur l’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’inégalitéparmi les hommes (1755), de Jean-Jacques Rousseau

 

理科:

1.捍卫权利,就是捍卫自身的利益?

Sujet 1 : Défendreses droits, est-ce défendre ses intérêts ?

2.我们能从自己的文化中摆脱出来吗?

Sujet 2 : Peut-onse libérer de sa culture ?

3.就法国哲学家米歇尔·福柯(Michel Foucault,1926-1984)《言论及写作集》中节选写一篇论文。

Commentaire detexte sur un extrait de Dits et Écrits (1978), de Michel Foucault

 

商科:

1.理性能使一切变得理性吗?

Sujet 1 : La raisonpeut-elle rendre raison de tout ?

2.一件艺术品是否必须要求美丽?

Sujet 2 : Une œuvred’art est-elle nécessairement belle ?

3.请就英国哲学家托马斯·霍布斯(Thomas Hobbes,1588-1679)在《利维坦》中一段节选写一篇评论。

Commentaire detexte sur un extrait de Léviathan (1651), de Thomas Hobbes

 

2016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Série L : 文科卷

- Nos convictionsmorales sont-elles fondées sur l’ expérience?

我们的道德伦理观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吗?

- Le désir est-ilpar nature illimité ?

无尽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吗?

- 评述美国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(Hannah ARENDT)在其1964年著作《真理和政治》中的一段话。

 

Série S : 理科卷

- Travailler moins,est-ce vivre mieux ?

工作得越少,生活就越好?

Faut-il démontrerpour savoir ?

- 我们应当用认知来论证吗?

- 评述意大利哲学家尼科洛马基雅弗利(MACHIAVEL)在其1532年出版的著作《君主论》中的一段话。

 

Série ES 商科卷

- Savons-noustoujours ce que nous désirons ?

我们一直都知道自己渴望的是什么吗?

Pourquoi avons-nousintérêt à étudier l’histoire ?

为什么我们学习历史是有好处的?

- 评述法国哲学家、数学家勒内笛卡尔(René DESCARTES)在其1644年著作《哲学原理》中的一段话。

 

2015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Série L : 文科卷

- Respecter toutêtre vivant, est-ce un devoir moral ?

尊重一切众生,这是否是道德义务?

- Suis-je ce quemon passé a fait de moi ?

当下的我是否是我的过去的塑造成果??

- 解读托克维尔《美国的民主》中的一段节选 

 

Série S : 理科卷

- Une œuvre d'arta-t-elle toujours un sens ?

一件艺术品是否一定蕴含着某种意义?- La politiqueéchappe-t-elle à l'exigence de vérité ?

政治能否从真理的约束中脱离?

- 解读西塞罗《论神性》节选


Série ES 商科卷

- La conscience del’individu n’est-elle que le reflet de la société à laquelle il appartient ?

个人的意识是否单纯是他所属社会的反映?

- L’artistedonne-t-il quelque chose à comprendre ?

艺术家是否给予一些需要我们去理解的东西?

- 阐释斯宾诺莎《神学政治论》的一段


2014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文科考生试题 / Série L (littéraire)(三选一)

1.艺术作品能培养我们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吗?

2.我们是否应该为获得幸福而穷尽一切手段?

3.阐释哲学家卡尔.波普尔1972年著作《客观知识:一个进化论的研究》中的选段。

 

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 / Série ES (économique et social)(三选一)

1.拥有选择权是否就意味着自由?

2.为什么人需要寻求认识自己?

3.阐释政治理论家汉娜.阿伦特1958年著作《人的境况》中的选段。

 

理科考生试题/ Série S (scientifique)(三选一)

1.人活着是为了幸福吗?

2.艺术家是否是他个人作品的主宰者?

3.阐释笛卡尔1628年著作《指导心智的规则》中的选段。

 

2013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文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语言是否是工具(lelangage est-il un outil)?

2.科学是否只是在确认事实(Lascience se limite-t-elle à constater les faits)?

3.评述笛卡尔在1645年与伊丽莎白公主通信中的一段论述。

 

经济社会学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我们欠国家什么(Quedevons-nous à l'Etat ? )

2.我们是否在弄不懂的时候才需要去解读(Interprète-t-onà défaut de connaître)?

3.评述中世纪意大利哲学家安瑟伦在《论上帝的预知、预见、恩典同自由意志的和谐》一段论述。

 

理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工作是否能够使人自我发现?("Letravail permet-il de prendre conscience de soi?" )

2.人们能否凭道德行事非而不受政治倾向影响?("Peut-onagir moralement sans s'intéresser à la politique?" )

3.评述法国哲学家亨利·柏格森在《思维与虚无》(Lapensée et le néant)中的一段论述。

 

2012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文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人在劳动时有何收获?

(Quegagne-t-onen travaillant?)

2.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?

(Toutecroyanceest-elle contraire à la raison?)

3.阐述斯宾诺莎《神学政治论》中的一段。

(Explicationd’un texte deSpinoza, « Traité théologico-politique »)

 

理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没有国家我们会更自由吗?

(Serions-nouspluslibres sans l’Etat?)

2.我们有权探求真理吗?

(Avons-nousledevoir de chercher la vérité?)

3.阐述卢梭《爱弥尔》中的一段。

(uneexplicationd’un texte de Rousseau, « Emile »)

 

经济社会学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劳动,它仅仅是有用的吗?

(Travailler,est-ceseulement être utile?)

2.有天生的欲望吗?

(Peut-ilexisterdes désirs naturels?)

3.阐述柏克莱《论消极服从》中的一段。

(explicationd’un texte deBerkeley , « De l’obéissance passive »)

 

2011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文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人们是否可能证明一个科学假设?

2.人类是否必然对自身估计过高?

3.解读尼采《快乐的知识》的节录。

 

经济社会学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平等是否危及自由?

2.比起科学,艺术是否不那么必要?

3.解读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《论恩惠》的节录。

 

理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文化是否使人类偏离自然?

2.违背事实是否仍可能坚持真理?

3.解读帕斯卡《思想录》的节录。

 

音乐舞蹈专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自制力是否取决于自知之明?

2.感受到不公正是否加深对公正的理解?

3.解读尼采作品的节录。

 

2010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文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对于真理(相)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?

2.为了给自己一个未来,是否应该忘记过去?

3.解释托马斯•阿奎那《神学大全》的节录。

 

经济社会学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某些科学真理是不是有可能是危险的?

2.历史学家的作用是否是评判?

3.解释杜尔凯姆《道德教育》节录。

 

理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艺术是否可能避免(不要)规则?

2.快乐取决于我们吗?

3.解释霍布斯《利维坦》节录。


2009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文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语言是否会背离思维(或语言是否可以忠实地反映思维)?

2.历史的客观性是否以历史学家的公正性为前提?

3.评点叔本华在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一书中的一段有关匮乏和欲望满足的论述;“欲望,也就是匮乏,是所有快感的前提条件,所以,所谓心满意足不过是某种痛苦的释放”。

 

理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期盼得到不可能的事情是否荒谬?

2.世上是否存在任何科学都无法解释的问题?

3.评点法国哲学家亚历西斯•德•托克维尔《论美国的民主》中有关鼓励民众参与民主的一段文字:“因此,给民众以机会管理琐事的机会,比让他们参与管理国家大事更能激发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关心”。

 

经济社会学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从交换中我们能得到什么?

2.技术进步是否改变人类?

3.评点英国哲学家约翰•洛克在《人类理智论》中有关人的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一段文字:“我承认,在违法分子的社区内部,他们自己会遵守正义和平等的规则;但是循规蹈矩并不是他们的天性,只是因为他们的社区内需要实行必要的规矩”。

 

2008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文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感知能力是否可以来自教育?

2.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?

3.评述萨特《伦理学笔记》中的一段文字


理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?

2.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?

3.评论叔本华《意志与表象的世界》中的一段文字

 

经济社会学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人们是否可以不受磨难而满足欲望?

2.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?

3.评述托克维尔《论美国的民主》中一段文字

 

2007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文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?

2.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?

3.解释亚里斯多德在《尼格马科论伦理》中有关“责任”的论述。

 

理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?

2.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?

3.解释休谟在《道德原则研究》中有关“正义”的论述。

 

经济社会学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?

2.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什么?

3.解释尼采在《人性,太人性》中有关 “德行”的论述

 

2006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

文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“我是谁?”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?

2.能否说:“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?”

3.试分析休谟论“结伴欲望和孤独”一文的哲学价值。“‘结伴’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,而孤独可能是使人痛苦的惩罚。”

 

经济社会学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什么是公众所能承受的真理?

2.“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”,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?

3.试分析尼采论罪行与犯罪一文的哲学意义。作者在文中提出问题:舆论在了解了犯罪动机和作案具体情况后,即能遗忘错误。这种现象是否有悖伦理原则?

 

理科作文题目(三选一):

1.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“拒绝的权力”?

2.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?

3.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“幸福、不幸和社交性”一文的哲学含义。卢梭说:“我们对同类的感情,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快乐。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,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。”


法国人痴迷哲学,哲学在法国的中学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,与法语、外语、数学和物理这些功课的地位不相上下。法国普通中学的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就开始分科,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文学、经济等课程。但是无论是哪一科的学生,哲学都是必修课,文学类的学生每周要上8个小时的哲学课,而经济和其他学科的学生,每周也要上4个小时的哲学课。


法国的哲学教育没有通用教材,主要由老师根据内容宽泛的教学大纲,按照哲学概念和主题来组织教学——训练学生对人生、社会、政治等领域的根本问题进行初步的哲学思考。在学习中,学生是自由的,只需在老师的引导和激发下,围绕某些概念和文本,对最具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。

 

法国作文题目虽然抽象、充满哲理,考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,但是作文本身其实还是有固定的程式,评分就看考生是不是在几个关键环节给出了令判卷老师满意的答案,具体为:


(1)对作文题所述概念的解释;

(2)对作文题中心思想的理解,是否走题;

(3)是否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论述;

(4)文章是否层次分明,环环相扣(符合逻辑);

(5)结论。法国哲学作文第一件事就是概念解释。在解释了概念之后,需要用自己的话“点题”,诠释这道作文题的含义。 


尽管哲学会考的成绩不尽如人意,但让人欣喜的是,“引导即将成年的少男少女们关注哲学问题,鼓励他们去思索、去批判”的努力没有白费。

 

对于法国高考的反思

 


法国高考作文题的思辩性、哲学性、批判性、开放性、现实关怀、视野之开阔和对基本价值问题的关注,与中国高考题“与时俱进”、“思想健康”的泛政治化指向,以及文艺腔、过度专业化毛病,趣旨形同宵壤。 

 

在中国人心中,教育是要告诉人对错,而哲学恰恰没有对错


中国教育有一个鲜明的特点,就是必须有明确的标准,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,就有人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。而这种对错标准往往并不解释原因,而在很多中国人的心底也一直是接受这种观念,教育就是明辨对错,尤其是在政治正确的年代,此点更甚。极端的例子是每年都会引起炮轰的语文现代文阅读,有一年的福建高考卷选择了媒体人林天宏的文章作为考试文章,而林天宏在自己做了卷子之后说:恐怕自己也得不了几分。对文章的理解见仁见智,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显然是不合适的。 

 

哲学则更有这一点。哲学引发你思考,促使你去提问,但是很关键的一点,它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。它会指引你去思考、思辨,这种说法是否合理、是否站得住。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:“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。一个人要活得明白,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世界,从某种意义上讲,人人都是哲学家。然后,中国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把这种可能扼杀了。 

 

中国人实用主义至上,很多人认为哲学就是没用的东西 


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,对于教育的标准就是:我学这个有什么用?这种功利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对待教育的态度。一些显学极其火爆,因为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“学以致用”带来益处。甚至现在从孩子开始,学各种艺术,是为了小升初能够有优势,而不是什么爱好。而像是足球这类带不来什么益处的体育运动,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。 

 

哲学更是如此,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你带来现实的利益,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哲学无用。但事实显然非此,哲学不是空泛的道理,它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,它之所以吸引人,是因为它契合社会和人们崇仰的伦理道德、理想追求、精神操守。人生就是这样:你选择了浮华,注定要失去思想的崇高;你出没于喧嚣,注定会使你的灵魂陷于焦躁。 

 

即使是与哲学相关的课程,也都是糟糕的辩证法 


当然,也不能说中国的教育一点哲学相关的内容都不教。在高中教育二年级的政治课本里,还是有很多关于哲学的内容,但是这些哲学都是唯物辩证法哲学,只是哲学众多的一个方面,甚至可以称之为“伪哲学”。在这种哲学教育下的中国学生,不但培养不了真正的哲学思维,接触不到伟大的哲学经典,反而会深陷辩证法之中——这在世界哲学里的沧海一粟。 

 

“物质决定意识”,很多人对马克思这个唯物论哲学是多么坚信不疑呀。康德在他的《纯粹理性批判》开章也说过,一般来说,人类的知识,是经验后得出来的,没有经验,就谈不上什么知识。而经验的来源是什么?不就是客体给予主体的东西吗?没有客体进入脑中,就无知识可谈。这也是唯物论者坚定物质意识的论调。可是,康德把话语一转,他说并不是一切知识都是验后的知识,他要说的知识,是验前的知识。康德这个说法,打破了中国人惯常的两分法思维模式。于是,很多人简单地将康德归为唯心主义者,说康德不就是说出我们人类有一个天生会思维的脑袋而已。 


很多中国人不看哲学、不爱哲学,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接触到真正的哲学。 


大家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考试,而在于考试内容和制度本身的公平、完善与科学。


以高考作文题目为例,我们见惯了中国式的题目,远者如“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”、“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”、“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”,政治挂帅,与时俱进;近者如“水的灵动,山的沉稳”、“人生,诗意还是失意”、“梯子不用时横着放”这样的心灵鸡汤乃至用意不清的题目。 

 

相较之下,再看看近来媒体披露的其他国家的高考作文题—“对于真理(相)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?”(法国);“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,为什么学习它?”(英国);“‘如果我们不满意环境,就设法改变它,但是,从我们的角度来说,最重要的改变很少发生,这就是说,我们不必为改善身边的环境焦虑,而是应该考虑改变自我,使之更适合环境。’改变自己的态度比改变环境更有利吗?”(美国);“关于一国文化,要给对那国毫无了解的人说明的时候,如何让对方能够充分明白你在说什么?同时不花点儿心思对方就不能明白的困难点在何处?举例说明。”(日本) 

 

不难看出,欧美日高考作文题的思辩性、哲学性、批判性、开放性、现实关怀、视野之开阔和对基本价值问题的关注,与国内高考题“与时俱进”、“思想健康”的泛政治化指向,以及文艺腔、过度专业化毛病,趣旨形同宵壤。 

 

难怪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张柠评价中国高考作文时称:“学生进入大学后,我们的第一项工作,就是让他们忘掉高考作文的写法,从零开始,重新对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思考进行阐释和表达。”在西方国家普遍都已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时候,我们的大学不得不肩负起重新培养思考能力的重任。 

 

在今年青年领袖专辑的开篇谈高考作文这样一个话题,是因为我们发现榜单上的入选者,从个人经历来看,多经历过生活的重大转折,或者对价值观隐忍地坚持,而当事人的选择,多是遵从内心的呼召而无视甚或抵抗惯性、习俗、权威、“多数意见”、时尚喧嚣的结果。 

 

比如作家阿乙的违抗父命,弃警从文,再如孙春龙从传媒人向公益人身份的转变,又如演员赵涛对人文电影的坚持……许多入选者在面对“同龄人最大问题是什么”这一问时,给出了“失去自我”、“浮躁”、“急功近利”、“老得很快,暮气”这样的答案。 

 

正如苏格拉底所说,未经检视的生活,不值一过。正是思考力和独立精神,决定了生活与工作的境界,和我们内心对自身的认可度。值得说明的是,这种境界和自我认同,与财富或权力等外在指标无关。 

 

毫无疑问,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,在一个尊重个性与人权的环境里,更可能是一种普遍的国民精神气象,而在一个压抑的环境里,则更可能是少数倔强者的专利,由此,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和社会整体的创造力与活力。教育思想无疑要首当其冲地负责,这就是我们比较中外高考作文题的原因。 

 

“你就像走在大雨中。所有的东西都在试图绑架你,让你成为它的囚徒,听它的话。自立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品质之一。”作家阿乙说。 

 

但很多中国人一辈子也补不上那堂缺失的哲学课 


从小开始,哲学教育的缺失就一直伴随着中国人。小学没有,初中没有,高中只接触到了辩证法哲学,应试教育的体制下,很少有学生能够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兴趣阅读。到了大学,本该补上这一课的时候,却也被环境和现实的种种耽搁了。工作之后更不用说。这样,哲学就被中国人这样遗忘了,思考就被中国人这样遗忘了。 

 

文明的核心是什么?是有别于其他文明的哲学思想体系。发明各种工艺的民族多如牛毛,创造了独立思想体系的文明却屈指可数,大多数民族只是被别人的思想体系覆盖。当文明的证明取代了文明的头脑,当一些手工艺和民间文艺技巧(非物质遗产)给人提供最后的幻觉,这个文明的心脏已停跳,只不过身边还存有“证明”让人觉察不到;当一个文明只剩下一点技能接力残存的星火,若再搞宽松教育把技能也丢掉,我们还有什么?

 

文章整理自“法语世界”公众号、贴吧、凤凰网。



END -


【近期热文】


一张表搞定中国哲学

哲学家们的穿搭指南升级版!

哲学界的十二禽兽


◆ ◆ ◆  ◆ ◆


【618满减|狂欢5天】


点击【阅读原文】,抢购 限时打折 “哲学T恤”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